這張地圖已成為農委會防疫重要依據,不過,李培芬指出,目前此圖只能看出鼬獾分布位置,現有技術已可推估全台數量。他推估,這些可能不是本土鼬獾,被野放到不屬於牠們的環境,因為不適應,加上身上帶著病毒,導致疫情爆發。
李培芬自一九八○年開始,將每一次生態調查期間發現物種的地點繪製成圖,記錄超過七千種動物。這份地圖將台灣分成九千八百多個小格子,鼬獾覆蓋程度達到百 分之廿,分布範圍從淺山丘陵地至海拔兩千一百公尺,以南投最密集,台東、花蓮、苗栗、高雄山區也有不少紀錄,主要在玉山、太魯閣、雪霸及陽明山國家公園。
鼬獾、錢鼠 台東重疊量高
李培芬說,高雄田寮、台中新社、雲林古坑、台南南化四件驗出狂犬病陽性鼬獾的地區,比對過去地圖是一片空白,「很怪異」。此外,他也發現鼬獾、錢鼠在台東重疊量最高。台東在這波狂犬病疫情中,已有三隻鼬獾及一隻錢鼠驗出狂犬病毒。
籲跨部會整合 擬防疫策略
台灣出現第一例狂犬病跨物種傳染案例後,李培芬呼籲,必須調查的已不止鼬獾,防疫單位應速跨部會整合國科會、特生中心、國家公園,以及所有野生動物學者資訊,分析研擬防疫策略。
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主任陳玉敏昨天也表示,台灣有一千六百四十六家合法繁殖場,位在淺山的非法繁殖場不計其數,他們不會主動索取疫苗已成防疫漏洞,她呼 籲,防疫不能停留在跨部會工作小組,應提升到中央災難防治中心加入更多領域人才,「現在的疫情防堵作為,已經慢到太可怕了。」
【2013/08/01 聯合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