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30日

馬英九錯估 : President vs Legislator , Party over Legislator , Illegal means of investigation = Arrogance and Ignorance

故事與新聞/馬英九錯估了台灣社會

馬英九和王金平,兩個人,卻有至少三種不同的關係。第一種,一個是總統,一個是立法院長,也就是一個代表行政權,一個代表立法權,有著相互制衡的關係。第二種,兩人都屬國民黨,卻曾經一起競爭黨主席位子,競選過程絕對稱不上和平和氣,兩人之間有競爭關係。第三種,兩人的政治風格大異其趣,王金平是「本土派」的代表,對應下,馬英九就很「外省」,有著強烈的區分。
馬和王為了「關說案」起衝突,在意他們哪一層關係的,就會從中看出怎樣的意義。
熟悉政治內情的人,會看出台灣政壇奇特的交錯架構。王金平雖然和馬英九同屬國民黨,但他的政治手腕,他的本土氣味,更親近民進黨,尤其和民進黨的長年黨鞭柯建銘,同質性最高。馬英九永遠搞不來這種政治,他身邊的親信如金溥聰甚至明白鄙視、批判這種政治。
關注國民黨黨內關係的人,將這件事看做馬英九的「清黨」之舉。藉由掌握到王金平的電話紀錄,要將黨內最大的政敵驅逐出境。趁著王金平人在國外時,以總統身分親自召開記者會,將此事無限上綱,擺明了要藉輿論和黨內的力量,一舉摧毀王金平的政治基礎。
然而,王金平回台表明絕不退黨,社會上對他的立場也有很多的同情,如果真的出於鬥爭思考,那麼馬英九的計畫初步顯然受挫了。為什麼會這樣?
不管喜不喜歡王金平的為人,喜不喜歡他的政治手法,畢竟王金平是立法院長。總統發動攻擊,要換掉立法院長,這是太明顯的行政權干預立法權。引發社會第一項不滿的是,總統任意干預立法院長人選,破壞了權力間的平衡結構,太大的權力集中在總統身上,絕非好事。
立法院代表民意監督行政權,如果「總統」可以用這種方法左右立法院,那麼受傷害的,就不只是王金平、不只是立法院長、不只是立法院,更是人民抗拒行政侵害的基本保護。
引發社會第二項不滿的,是馬英九鬥爭王金平的管道。他讓國民黨考紀會懲罰王金平,讓他喪失不分區立委資格,同時喪失繼續擔任立法院長的資格,這是明明白白用黨意壓制民意黨取得了可以凌駕、乃至取消民意的權力,那更是開民主的倒車。
引發社會第三項不滿的,馬英九依據來指責王金平的資料,來自特偵組不合法的監聽。這是標準的毒花毒果,不應該具備法律效力。如果為了掀王金平下台,可以容許特偵組如此非法取證的話,那更是對人權的巨大威脅。
馬英九只看到王金平關說的醜態,認定台灣社會一定會對此有強烈反應,卻錯估了:經過二十年民主的運作,台灣人對於可能破壞民主的因素,反應還更強烈。錯估了台灣社會的民主素養,錯估了台灣社會衛護民主的決心,恐怕將使馬英九在此一事上,付出意想不到的嚴重代價。
【2013/09/19 聯合報】http://udn.com/


全文網址: 故事與新聞/馬英九錯估了台灣社會 | 聯副‧創作 | 閱讀藝文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READING/X5/8172231.shtml#ixzz2fP6m84Hp
Power By udn.com 

2013年9月29日

Incapable and biased people of the legal system and agencies in Taiwan

政爭》政大法律系副教授批羅瑩雪「不適任」2013年9月29日‧星期日

improper act of the upcoming administrator of law in Taiwan : speak of personal opinion towards a case in dispute 
〔本報訊〕明天上任的法務部長羅瑩雪昨天對特偵組監聽立院發表言論,認為沒有主觀犯意,被立委管碧玲批評羅幫檢察總長黃世銘說話,政治大學法律系副教授劉宏恩今天更在臉書上痛批羅瑩雪,「還沒上任就發表不適任言論的部長」,砲轟羅瑩雪未審先判!

 羅宏恩文內砲轟羅瑩雪,指黃世銘及特偵組監聽事件剛送評委,還沒上任的羅瑩雪就先公開發表言論,認為特偵組「沒有主觀犯意,查案方向也沒大問題」,已經違反程序正義,不管結果為何,誰都不可以在調查結果出來之前,就認定某人有罪或無罪,這就叫作「未審先判」。

 羅宏恩指出,羅瑩雪這樣的舉動,形同在對調查小組、檢察官評鑑委員會、台北地檢署公開「下指導棋」,讓人更加質疑未來的法務部的公信力;羅宏恩說︰「我的失望已經不只是普通失望,而是替台灣的最高法務單位及全體法律人感到悲哀莫名!」
 
 羅瑩雪此舉,網友也砲轟︰「你(羅)是黃的辯護律師,還是法務部部長?」也有網友打賭羅瑩雪的任期,應會比前國防部長楊念祖上任一週還短。

法務部查特偵組 綠委批:球員兼裁判!2013年9月29日‧星期日

the self-judging conflict of the government agencies in Taiwan's Watergate scandal
〔本報訊〕馬英九發動政爭引爆特偵組濫權監聽醜聞,特偵組竟監聽國會總機,法務部今宣布將就濫權監聽成立調查小組,但民進黨團主張應由立法院成立調查小組,避免法務部「球員兼裁判」,立委李應元也表示,有必要時,應調查檢察總長與總統府的通聯記錄。

 黨團書記長吳秉叡表示,法務部算是當事人,應該接受調查,且即將接任法務部長的羅瑩雪已先認定,特偵組監聽立法院是「非故意」行為,立場顯然已偏頗、不適合主持調查小組。民進黨立委李應元認為,由法務部組成調查小組層級過低,同時也有球員兼裁判問題。他建議,應由監察院或立法院組跨黨派調查小組,調查內容也應該包括檢察總長與總統府的通聯記錄,這樣才能還原事件全貌。

  • 上三立電視 審判長魏麗娟 違反法官不語

  • 中時電子報/林偉信/台北報導-
Judge taken TV interview and spoke of personal opinion during a sensitive political legal case in charged

馬王鬥法激戰之際,承審國民黨抗告案的高院審判長魏麗娟,昨晚10點接受三立電視台談話節目「新台灣加油」的訪問,談論審理中的案件。對於魏違反「法官不語」原則,擅自對外發言,馬王律師皆低調表示,不予評論。
司法院表示,《法官倫理規範》第5條規定,法官應謹言慎行,避免有不當或易被認為損及司法形象之行為;魏麗娟是否有違反規定?應由高院自律委員會認定,若魏的行為失當,可送交評鑑。
法界人士批評,「法官不語」的信念,是法律人嚴守的教條,對於審理中案件的看法與裁判,都僅能宣示於判決書、裁定書內,不得對外擅自發言;魏麗娟法官率爾對外談論審理中的抗告案,極易於裁定前揭露自己的心證,影響司法公正性,是荒誕不經的脫序行為。
據了解,高院院長陳宗鎮及高院發言人、行政庭長洪光燦得知魏麗娟接受電視談話訪問,都相當驚訝;至於高院是否會有進一步作為,亦或以影響抗告案審理為由,要求魏自行迴避審理,目前尚未有定論。
魏麗娟受訪時表示,她提出和解的建議,並沒有任何特別涵意,只是善意地希望抗告案有圓滿的解決方式;她與合議庭另2名法官,都尊重兩造當事人的意見,在當事人未撤回抗告前,仍繼續審閱相關卷證資料,進行審理中。
對於外界質疑夫婿劉昌崙與馬總統的關係,法官的政治色彩與中立性,魏麗娟是強調,她見到馬是10多年前的事,之後就只有在電視上看到;承審抗告案,她沒有受到外界不當的壓力,自請迴避是因法律規定,並不是不想審理抗告案。
魏麗娟強調,她是法律人,法理情中,她會將法擺在第一位,不管裁定的結果如何,外界是否接受亦或批評,她都問心無愧,目前仍積極審理抗告案,對當事人和解與否,她沒有預設立場。


蔡英文:馬總統該想想 自己是否還適任

Ma should think if he himself is still adaquate for the public position

NOWnews.com 今日新聞網 2013年9月29日

法務部今(29)日上午宣布成立調查小組,就特偵組監聽國會一事進行調查。民進黨前主蔡英文認為,本次事件政府濫權和引發的憲政危機,更甚於當年的「水門案」,建議立法院應成立特種委員會,邀請社會公正人士、法學專家共同參與,包括總統在內,任何相關人員責任都需要徹底追查。另外總統也應思考,自己是否還適任的問題。


蔡英文下午在臉書發文,認為司法部門要做的,就是包括檢察總長在內,所有涉案人員應立即予以停職接受調查。

她指出,現在越來越多的事實證明,司法機關濫權監聽國會的狀況已經非常明確,除了追究濫權監聽的法律責任外,這件事更涉及洩密和總統是是否涉入的重大憲政爭議與政治責任問題。

她也再次建議,立法院應該成立特種委員會,邀請社會公正人士、法學專家共同參與,啟動國會調查權來調查真相,徹查包括總統在內相關人員的責任。

最後她認為,特偵組監聽國會醜聞一事,政府濫權和引起的憲政危機更甚於當年的「水門案」,她呼籲馬總統應誠實面對人民,不要躲起來。特別事情的開端就是馬總統操弄政爭引起,因此要勇敢的扛起政治責任,認真思考包括自己是否還適任的問題。

原文網址: 蔡英文:馬總統該想想 自己是否還適任 | 政治新聞 | NOWnews 今日新聞網 http://www.nownews.com/2013/09/29/301-2991166.htm#ixzz2gGseWgAq

2013年9月23日

Intel 14nm Delayed?

One of the more interesting pieces of information I overheard at SEMICON West earlier this month was that Intel 14nm was delayed. This rumor came from the semiconductor equipment manufacturers and they would know. What I was told is that the Intel 14nm process has not left the OR development facility to be replicated exactly in the OR and AZ fabs.

Process move-in is an important milestone to product launch of course. 14nm move-in was supposed to happen in Q3 but it did not. I got an update this week and was told it would “probably” not happen until Q1. The speculation is that it is a “qualification delay”. I expected to hear something about it during the Intel Q2 2013 conference call but per the transcript:

“14 nanometer on-track to enter production by the end of the year” EVP and CFO Stacy J. Smith

“We are on track to start production on our 14 nanometer process technology in the back half of this year. CEO Brian M. Krzanich
“As far as our 14 nanometer Core launch in our – just our general product launch, I think what we’ve said so far is, first half of 2014 and we’re not going to – we’re not ready to give any specifics beyond that.” CEO Brian M. Krzanich


Maybe they will address it in the Q3 conference call on October 15th. What is Intel 14nm exactly and how does it compare to the other 14nm offerings? Good question.

In planar process technologies the 28nm or 20nm implies the minimum transistor gate length of 28nm or 20nm. Corresponding to that lithographic capability are two other critical dimensions: the “contacted gate pitch” and the “metal pitch” for the lowest, thinnest metal layers. (Higher metal layers will be thicker with less resistance which are more suitable for longer routes but will have a greater width+space design pitch.) Given that, the 22nm and 14nm FinFET process technologies are a bit of a misnomer.

Intel opted for single patterning at 22nm (80nm first metal pitch), while focusing on introducing FinFET's. At 14nm, they will pursue a 'full' node shrink, in the sense that they will be using double patterning and a 64nm first metal pitch.

The foundries took a risk in pushing for a 64nm first metal pitch at 20nm planar, with the requisite double patterning lithography. Both TSMC and GF will be maintaining a 64nm DPT metal pitch with their 16/14nm offerings. To read more about DPT see the Double Patterning Exposedarticles from Mentor Graphics. They know DPT, believe it.

So, Intel pursued FinFET's as a top priority, rather than DPT, keeping 22nm costs and risk down. TSMC and GF went DPT first at 20nm with thinner metals on a 64nm pitch and will add FinFETs as a "half" node one year later. A metal pitch of 64nm will be common between Intel, TSMC, and GF at 16/14nm. Both approaches accomplish the same objective but one may turn out to be more time/cost efficient than the other, time will tell.

It will be interesting to see what happens next year. Will Intel's Haswell hit full production in 2014? What about Altera 14nmm FPGAs? And the SoC version of the Haswell? Delays are common place on bleeding edge semiconductor technology. Some companies own up to being human, some do not, but silicon does not lie.

The semiconductor industry is so close knit it is very hard to keep a secret. Add in social media and it is near impossible. I personally have 16,272 Connections on LinkedIn, linking me to 18,582,711+ professionals. I don't know everything semiconductor but I certainly know someone who knows. I will keep working on verifying this rumor so stay tuned to SemiWiki.

中國產能過剩調控 越調「剩」越多?

中國產能過剩調控 越調「剩」越多?


全文網址: 中國產能過剩調控 越調「剩」越多? | 兩岸經貿 | 兩岸台商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3/8177828.shtml#ixzz2ffq5Fv4r 
Power By udn.com 

中國產能過剩似乎出現越調控越嚴重的怪現象。自2003年開始第一波調控以來,進入落後產能名單的產業,已從最初的鋼鐵、水泥、電解鋁三個行業,大幅躍升至目前的19個。工信部今年7月公布了第一批19個行業淘汰產能企業名單。這19個行業包括:煉鐵、煉鋼、焦炭、鐵合金、電石、電解鋁、銅冶煉、鉛冶煉、鋅冶煉、水泥、平板玻璃、造紙、酒精、味精、檸檬酸、製革、印染、化纖、鉛蓄電池。
7月公布19項淘汰產業名單,9月又加碼。
到了9月初,工信部公布又第二批2013年工業行業淘汰落後產能企業名單,涉及全國各地67家企業,淘汰項目全部屬於低端造紙行業。
工信部長苗圩說:「最近幾年,中國加大了淘汰落後產能的力度,但新增產能的速度遠遠大過淘汰落後產能的速度,所以就帶來了產能過剩的問題。」
然而,在現行的中國體制下,凡達到一定規模的投資計畫,都需發改委等主管部門審批,理論上行業投資發展規畫都在政府掌控中,不應有如此嚴重的產能過剩。但現實卻是淘汰落後產能年年喊,而要淘汰的行業卻越淘汰越多。
政府干預市場,越管問題越多。
問題的癥結在於政府職能部門的手伸太長,管太多,往往以政府部門的判斷來代替市場的判斷,並制訂規範企業的法規,然後動用政府力量干預市場,結果當然是越淘汰,產能過剩越嚴重。
此外,「錢緊」的地方政府吸引投資的衝動愈強,亦是加劇產能過剩的重要推手,即使有嚴厲的處罰也沒有讓產能過剩現象有所改善。
事實上,中國目前不光是傳統製造業的產能過剩,包括太陽能等政府鼓勵的策略新興行業,也同樣有產能過剩的麻煩。
中國產能過剩加劇與經濟體量近年巨增有直接關係,但中國在下猛藥治理產能過剩時,最重要工作應該是明確判斷產能過剩的首要標準,並確定數據統計發布該由工信部或產業協會來負責。
官方發布產能數據,業界難機動調整。
基礎數據缺乏是中國諸多領域的普遍現象,目前產能過剩的數據都由官方發布,主要是發改委、工信部等部門根據企業申報的投資規模、產能以及實際開工率等資料,來判斷過剩率有多嚴重。甚至連銀行放貸前,也要由官方機構先判斷該企業是否屬於產能過剩領域。
這種保姆式的家長管理作法,顯然會捆住企業的手腳。產能過不過剩,值不值得再擴大投資,追求最大利潤的企業家自然比官員更清楚,也更有動力。如果能以市場的供需作為調控標準時,自然就不會有產能過剩的困擾。
事實上,2009年中國為應對經濟危機而提出的十大產業振興規畫,諸多原已過剩的產業如鋼鐵、造船等,赫然又都擠進「振興」之列。在此情況下,產能想不過剩都很難。
【2013/09/22 聯合晚報】http://udn.com/


全文網址: 中國產能過剩調控 越調「剩」越多? | 兩岸經貿 | 兩岸台商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3/8177828.shtml#ixzz2ffq1ErwB
Power By udn.com 

印勞開心聚北車

印尼外勞開心聚北車 


全文網址: 印勞開心聚北車 高喊:愛台灣 | 綜合 | 國內要聞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5/8179026.shtml#ixzz2ffpOe04T 
Power By udn.com 
印尼外勞昨天再度「群聚」在台北車站大廳,但這次不必再擔心被車站管理人員驅趕,還能光明正大地分享他們的攝影作品,讓台灣人看看他們眼中的台灣景象。中央廣播電台昨舉辦「台灣好印象」攝影比賽頒獎典禮,印尼朋友現場合唱「月亮代表我的心」,還高喊:「我愛台灣!」
上個月,為了慶祝伊斯蘭教開齋節,上萬名外勞聚在台北車站大廳慶祝,一位檢察官拍照後在臉書上表示:「台北車站已被外勞攻陷」,引起社會議論;有人認為外勞把車站當交誼廳的確影響行人動線,但也有人認為這是歧視外勞的說法。
央廣董事長張榮恭(中)等人,一起切開印尼傳統美食黃薑飯月餅。
記者楊萬雲/攝影
台北印尼經濟貿易代表處勞工部主任施麗說,印尼人多是虔誠的穆斯林,年度齋戒對他們很重要,因沒有場地,只能在火車站、走道聚集,希望未來有活動時,台灣方面可協調借到場地,讓他們聚會。
中央廣播電台昨天特別將攝影賽頒獎典禮設在台北車站,並申請車站大廳為攝影展的場地;印尼朋友身穿傳統服飾、還端出象徵吉祥的傳統節慶美食「黃薑飯」分享。
「台灣好印象」攝影比賽共有兩百五十名印尼朋友參加,選出廿三件優秀作品。來台工作兩年的IRAWAN,拍下桃園火車站外印尼勞工禱告的虔誠模樣,得到第一名,獎金三萬元;他說這筆獎金要送給爸媽。攝影展展出至九月廿九日止。


全文網址: 印勞開心聚北車 高喊:愛台灣 | 綜合 | 國內要聞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5/8179026.shtml#ixzz2ffpISB5i
Power By udn.com 

2013年9月21日

天兔來亂 新竹市鬧區清晰可見大霸尖山


點擊圖片可瀏覽相關圖片
新竹市最熱鬧的民生路往山區看,大霸尖山竟然在你正前方。圖1/2:陳權欣/攝
新頭殼newtalk 2013.09.20 陳權欣/新竹報導
http://newtalk.tw/news/2013/09/20/40326.html

中秋節當天上層雲氣遭天兔外圍環流狂捲,一度使得視線可以遠望。許多新竹市民站於最熱鬧市區的民生路南望竟然可以清楚看到大壩尖山就在你正前方而嘖嘖稱奇,新竹市直線距離大霸尖山大約100公里,如此清楚看到大霸,也難怪身處都市叢林的新竹市民感覺稀奇。

事實上,不止新竹市民生路可以清楚看到大霸,所有新竹市南北向的市區道路,都可看到大霸在你正前方,主要原因是距離夠遠,大霸夠高的原因。

大霸尖山在風水地理上,雖然是新竹的太祖山,但在地理定位上卻隸屬苗栗的泰安鄉,但在新竹采訪冊上記載,大霸尖山還曾分別隸屬新竹、苗栗與彰化所共有,非常有趣。 

海拔3.492 公尺的大霸尖山,在造山運動形成了奇特的互層堆疊山岳景觀,素有世紀奇峰之美譽,一年四季,因時序之更迭風貌各異。直到目前還有很多人以為大霸尖山在新竹縣。 

根據新竹采訪冊中的記載,大霸又稱為熬酒桶山,在新竹縣東南百里之處,其山從淡水縣蕃界中東南方來,在諸山之上突起一峰,頂平而圓,形如熬酒桶而得名。新竹采訪冊又說,風水家稱大霸為「沖天木」是新竹縣市的太祖山。 

但根據彰化縣誌的記載,彰化人稱大霸為大員山,稱此山在彰化縣東北70餘里,山頂圓形似酒桶故俗稱酒桶山;而苗栗縣舉人吳子光又說,此山在苗栗縣境。 

新竹采訪冊的結論說,此山高不可抑,常由新竹行至嘉義縣境沿途猶遠望之,蓋不特為新竹縣之太祖山,其中擘幹分支,亦即台灣(指台中府)、台南諸府之祖山也。

從新竹采訪冊中得知,原來大霸尖山不止在新竹市看得清清楚楚,在彰化、台中天氣好的時候,都看得很清楚,只是平常空氣不佳,被混濁的雲霧遮住而己。

2013年9月20日

釋憲決定 憲法上權力分立以及黨紀是否可以凌駕一切等問題


馬王九月政爭觸動了台灣前所未有的憲政風暴,涉及的是 憲法上權力分立以及黨紀是否可以凌駕一切等問題。
以法律人的角度來看這件事,我們很欣喜地看到王院長循法律途徑救濟,以及李應元委員打算進行釋憲聲請,這代表著國內處理政治問題已從過去赤裸裸地權力鬥爭模式,轉移到現代化的司法解決模式。台灣若能利用此一事件,將憲政制度鞏固起來,則可說是因禍得福。因此,筆者強力支持釋憲聲請案,且筆者認為大法官應就此案特別迅速處理,以期在最短的時間內解決此一糾紛。
由於本案是身為行政權首長之總統企圖迫使代表民意之國會議長下台,若不成功的話,總統應承擔這一切之政治責任,依據責任政治之原理,選擇下台負責,以示總統為其政治理念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