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25日

中國 -- 將投1200億扶持芯片產業 Date 0423 2014 (20Bn USD /time/effective)


中國 中央將投入1200億扶持集成電路產業 中國芯片業有望獲得突破
據中國證券報4月23日報導,和信息安全相關的芯片產業已提升至國家戰略高度,國家將投入巨資支持集成電路產業的發展,規模達1200億元的國家級芯片產業扶持基金有望於近期宣布成立,這一數據超過了我國集成電路產業十年以來科技投入的總和。分析人士表示,有了國家隊資金的護航,集成電路芯片的設備、設計、製造、封裝企業均有望迎來高速發展。
芯片曾被人形像地比喻為國家的“工業糧食”,是信息產業的核心,是所有整機設備的“心臟”。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測算,芯片1元的產值可帶動相關電子信息產業10元產值,帶來100元的GDP,歐美髮達國家也紛紛將芯片產業列入國家戰略產業。在今年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工程院院士、“星光中國芯工程”總指揮鄧中翰在接受采訪時曾說,近年來我國對於擴大了對於集成電路產業投入,一大批企業在過去的10年裡沖向了國際市場。
2013年,我國大陸集成電路產品銷售額佔全球比重已超過三分之一,並逐步形成了“大陸消費市場-大陸終端品牌商-大陸芯片設計-大陸晶圓製造-大陸封裝測試”這一產業鏈需求結構。至於下游國產終端,中華酷聯、小米等國產品牌商也在移動終端時代迅速崛起,2013年我國智能手機廠商出貨量在全球佔比已經超過20%並呈上升態勢,本土集成電路產業也大有從設計業到封測業全面崛起的勢頭。
儘管中國芯片業取得了可喜的進步,但是我國每年進口芯片仍然高達兩千多億美元。根據海關總署在2014年1月公佈的數據,2013年全年我國集成電路進口額為2322億美元,比上年同期的1724.99億美元增長了34.6%;逆差達到1441億美元,較上年同期的1391億美元擴大了50億美元,連續第四年擴大。而同2013年相比,2014年雖然中國原油進口量繼續大幅增長,但進口額為2196億美元,較去年同期下降了0.5%。這也說明,2014年我國芯片進口額與石油進口額的比例也在進一步擴大。
在此前提下,集成電路產業發展也成為了2014年我國政府的重點工作之一。今年3月,由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等共同主辦的“2014中國半導體市場年會暨第三屆中國集成電路產業創新大會(IC Market China 2014)”在無錫召開。
會上工信部電子司副司長彭紅兵表示,國家對半導體與集成電路產業發展高度重視,近期要密集出台一系列扶持集成電路行業發展的政策,並透露了政策扶持的四大方向。具體包括:建立中央和各地方政府扶持政策的協調長效機制;解決長期困擾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投融資瓶頸問題,從資本市場尋找更多資源,用政策引導社會資金投入;鼓勵創新;加強對外開放,鼓勵國內外企業積極合作,用政策引導提高合作質量。
業內人士坦言,資金成為目前製約集成電路行業發展的主要瓶頸。 “我國集成電路產業十年以來科技投入1000多億元,但相比國際大企業,國內全行業投入只是英特爾的1/6。”他表示,資本在促進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已經獲得認可,通過政府財政引導加股權投資基金協同運作的方式被認為是有效手段。
正是在這一思路的指引下,國家芯片產業扶持基金有望於近期宣布成立,規模將達到1200億元。國家財政撥款400億元,其餘資金依靠社會募資。而據中國證券報記者了解,國家目前已經編制完成《促進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綱要》,明確以財政扶持和股權投資基金方式並重支持集成電路產業發展。
業內人士稱,目前多家央企有望成為該基金的發起人,中國煙草、移動運營商以及芯片封裝等實力派企業均位列其中。基金將採取公司化運作,專業化運營,重點支持集成電路芯片的設備、設計、製造、封裝等細分領域。 “1200億元的產業扶持基金的成立,將超過十年的研發投入。這將大大縮小和發達國家在芯片產業資金投入的差距。”上述人士稱。
分析人士認為,芯片國產化的大趨勢已經不可逆轉,相關方面的資金投入將有望實現幾何級增長。在此背景下,核心技術的突破和國產化將進入高峰期。包括雲計算、物聯網、大數據、數字電視等重要領域的芯片,均將有望實現進口替代。產業鏈條上,集成電路芯片的設備、設計、製造、封裝企業,均有望迎來高速發展。而“國家版”扶持政策的提出,無疑將對地方的扶持政策具有重要的示範和推動效應。據悉,多個地方將出台半導體產業發展規劃以及相關招商引資和扶持政策,並且成立相關產業發展基金。
http://www.guancha.cn/Industry/2014_04_23_224392.shtml

  • 2014-08-19 Web only    文/王曉玟 http://m.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60461
下一個剿滅對象:聯發科
8月中,中國更對蘋果iPhone供應商豪威(OmniVision)發出公開收購要約,直接瞄準台灣半導體的上游客戶群,壯大自己下游晶圓代工與封測業的戰力。
業界甚至揣測,中國大陸發改委最近認定,全球IC設計龍頭高通遭反壟斷之後,「下一個被點名要剿滅的對象,就是聯發科,」一位台灣業界專家私底下透露。
蕞爾小島台灣,30年之內,躍升為全球第二大半導體強國,僅次美國。更培育出全球晶圓代工冠軍台積電、全球第二大IC設計企業聯發科技。為什麼中國大陸一個剛出爐的產業政策,就讓台灣逾兩兆台幣產值的半導體業,如臨大敵?
有形之手  結合無形之手
首先,這是力道最強的產業政策。
「這是一個高風險、高投入、對國家有戰略意義的行業,但我們很長時間每年的投入,只夠修2公里的地鐵,」中國《新世紀》週刊報導。而《推進綱要》將成立的1200億人民幣投資基金,足足可以蓋4座28奈米製程晶圓廠。金額創下史上新高。
其次,和過去的鼓勵政策不同,中國政府這次自己擔綱主角。
「過去是鼓勵政策,政府是旁觀者,企業是主角。你要不要接受這鼓勵政策,是企業做決定。《推進綱要》是政府要帶頭做這件事,責任主體是政府,」參與《推進綱要》起草工作的北京清華大學微電子所所長魏少軍告訴《天下》。
「這一千兩百億人民幣是『投資基金』,不是『發展基金』,」魏少軍強調。他解釋,過去鼓勵政策不涉及股權,但現在以投資基金運作,就會擁有與投資金額相對的企業股權,並要求投資報酬率,用股權結構進一步改變企業結構、產業結構。
終結「空芯現象」
中國雖然早在10年前就躍居全球IC消費最大國,但中國半導體發展仍處處受制於人。根據市調機構IC Insights預估,2017年中國半導體市場將有7成至8成,仍仰賴進口。讓中國政府頭疼的是,前年,中國進口了2322億美元的IC。這金額,比中國購買石油的外匯還要高。
「對於具備戰略和軍事意義的高端集成電路,花再大的價錢也買不來,」《新世紀》週刊報導,這是中國的「空芯現象」,只能被國際巨頭牽著鼻子走。
台灣的隱形優勢
面對中國崛起,失去了員工分紅配股、號召年輕人魅力的台灣半導體業,無法再單憑創業精神、技術領先求勝。
「產業起不起得來,跟政策比較無關,還是要看企業自己強不強,」曾任台積電行銷副總、到深圳創業的胡正大,感觸很深。他眼見中國政策大力扶植太陽能、LED產業,卻造就全球產能過剩的泡沫。
曾經支撐起台灣半導體一片天的大學教育、工程師人才、企業的誠信文化、國家的智慧財產權制度,這些隱形優勢,不僅是美國目前遙遙領先的箇中原因,更是台灣和中國一爭高下的關鍵

沒有留言: